開箱
-
Microsoft Surface Book 2,像書本的2合1文創者專用商務筆電
2合1筆電,目前大多數電腦廠商都有推出,但是比較有特色的,而且還能內建雙電池、雙顯示卡,同時還維持超薄設計的,可能就不多了。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微軟推出全新Surface Book 2,這款外型宛如書本的2合1筆電,是如何受到文創者與商務人士們的青睞吧! 微軟自2013年推出Surface二合一筆電產品家族之後,便以輕薄外型、靈活角度調整與輕便的鍵盤拆組設計,搭配多點觸控式高解析螢幕,以及超長效的電池續航力,讓創作者、商務人士能夠輕便帶著走,在外面能夠全天候的使用。隨著Surface家族逐漸擴及到更多使用族群,微軟在2015年初推出了Surface Book,採用類似筆電的外型設計,但其轉軸(Hinge)的設計上,採用了動態支點鉸鍊(dynamic fulcrum hinge)機構,讓鍵盤與螢幕闔起來之後,看起來就像一本書,名符其實的「Book」,讓使用者拿在手上,比拿MacBook的用戶看起來更文青樣! 這次微軟在2018年所推出的Surface Book 2,同樣採用類似的設計,但在規格上則提升了不少。首先是CPU方面,最高可配置到Intel Core i7-8650U,搭配其內建的Intel UHD Graphics 620內顯功能,執行效能非常卓越,然考量在不少創作者與玩家需要更強勁的繪圖效能,這次Surface Book 2在基座(鍵盤區)內建了NVIDIA GeForce GTX 1050 2GB GDDR5獨顯晶片(MXM介面),提供電競等級的繪圖表現。在加上採用三星的256GB NVMe SSD,提供超高硬碟讀寫效能。因此Surface Book 2在外裝提供了銀色鎂製、超薄Unibody外型的時尚設計,搭配強勁的內裝配備,同時兼具可攜性、高效能的雙重需求。 Surface Book 2在許多地方都採用Dual的雙重設計,在相機方面就內建雙相機 (前方5百萬像素相機,後方8百萬像素自動對焦相機),搭配內建的雙麥克風,以及前方內建雙喇叭(支援Dolby Audio Premium)提供立體聲輸出,方便影音工作室或實況主,輕鬆錄製畫質與音質更清晰的1080p等級視訊。其前鏡頭還可搭配Windows Hello的功能,來進行臉部辨識登入,亦可用來進行視訊會議。 至於電池方面,Surface Book 2採用雙電池設計(平板和基座皆有電池),充電時會兩者同時充,只要3小時即可充飽,並提供超長的電池續航力(官方表示影片播放可高達17小時)。而在顯示卡方面,則是採用前述內+外的雙顯示卡架構,透過電源模式設定,可選擇最佳電池使用時間(只使用內顯)或最佳效能(必要時使用獨顯),讓用戶可以選擇想要省電來工作用,或是耗電來做遊戲用。因此Surface Book 2對於平時用來工作,偶爾玩玩遊戲的使用者,非常更具有吸引力。 由於Surface Book的2合1設計,採用特殊的分離鍵設計,按下該鈕之後,系統會通知平板與底座即將分離,將內部的必要周邊切斷之後,才讓用戶取下平板,因此可確保系統整體穩定性。而由於平板與基座的連接設計,是採用對稱式設計(底座與平板連接處,兩旁為磁吸固定架,中間則是訊號傳輸埠),因此可以反過來安裝至底座,讓Surface Book可以依照不同的使用情境,來改變其呈現方式,包含筆記型電腦模式(原始)、平板電腦模式(取出)、檢視模式(平板反裝)、工作室模式(平板反裝並壓到底)等4種使用模式。 平板本身採用PixelSense螢幕,提供3000x2000 (3:2)的解析度(267 PPI),搭配十指觸控設計,並可支援Surface Pen (觸控筆,另售)與Surface Dial(飛梭旋鈕,另售)等周邊,讓創作者可以執行內建的Windows Ink或是其他創作用App,來恣意揮灑自己的創意,無論是繪圖、多媒體製作,或是影音特效等後製工作,在Surface Book 2都能輕鬆完成。對於玩家來說,其內建的1050顯示晶片,只要將特效稍微調低一點,亦可用來執行3A級遊戲大作。工作與娛樂通包! 此外,其輕便有形的變壓器設計,在充電埠也採用磁吸式對稱設計,當接近時即可吸住並開始充電,可以正著插或反著插,非常方便。此外,變壓器另提供一組USB埠,可為使用者的手機或其他3C裝置來進行充電。 在效能方面,由於Surface Book 2配置了i7-8650U的處理器、8GB記憶體,以及GTX 1050等級的GPU,因此在執行各種生產力軟體應用方面,包括像是繪圖、影音輸出方面,都沒問題!整體非常流暢、反應速度也快,可說是跟得上文創者思緒的一部輕薄型筆電。至於遊戲方面,執行主流遊戲,在Full HD的解析度下,皆有還不錯的表現,請見附表的各項遊戲測試成績中,在Full HD (1920x1080)的最高畫質之下,提供30 FPS的水平、最高平均達100 FPS以上的強悍效能。 ▼表1 元件與綜合效能評測數據 在溫度與耗電方面,平常關機放著充電時,耗費11W,若開機進入Windows 10桌面之後待機狀態,只耗電14~16W,此時GPU的溫度大約在32°C。若使用FurMark燒機15分鐘之後,耗電量會增加到72W,此時GPU溫度大約在74°C。若執行重量級遊戲時,尖峰耗電量會衝高到95W,等於是變壓器的極限。而由於一體式鎂製機身設計,加上採用被動式散熱設計,此時摸平板的背部會有燙燙的感覺,至於底座部份,由於GPU全速運轉,因此其內建的散熱風扇全速運轉,會有一點吵雜。 在電池壽命實測方面,以PCMark 8分別測試Creative、Home、Work等場景,可以支撐8.5~10小時,非常優異,可說是具備全天候等級的電池續航力。若只單獨測試平板的電池續航力,則只有2小時多一點,因此想要帶出門長時間使用,建議還是帶著底座出門。 ▼表2 遊戲相關評測數據 至於遊戲玩家方面,若想要拿這部筆電來玩遊戲的話,一些比較輕量級的遊戲可以順暢執行,若要跑3A級的遊戲,則畫質必須得往下調,必要時得將解析度再往下修,才能擁有比較流暢的遊戲體驗。然由於繪圖晶片全速運轉時,其內建的散熱風扇也跟著全速運轉,因此會有稍微明顯的噪音、平板的背面溫度也會飆高。當然,這款筆電一開始便不是設計給重度玩家所使用的,因此平時工作用,閒暇時想要玩一些輕量級遊戲,Surface Book 2是絕對可以勝任的! 整體而言,微軟Surface Book 2,採用13.5吋的3K級的觸控式螢幕,重量僅1.64公斤,就能提供如此強悍效能,讓「商務應用」、「生產創作」、「遊戲娛樂」都能一機搞定。無論是專業製圖、美工繪圖、影音欣賞、商業應用、遊戲玩樂,都能游刃有餘!值得推薦給創作者採用,其強悍的電池續航力,亦適合行動商務人士選購。對於偶爾玩遊戲,但平常用來工作的玩家來說,Surface Book 2也是值得考慮的機種。 配備等級:13.5吋 3000x2000 外型:★★★★☆ (4.5分) 輕薄:★★★★ (4.0分) 散熱:★★★★ (4.0分) 省電:★★★★☆ (4.5分) 效能:★★★★☆ (4.5分) ▼產品規格配備 #廠商資訊 廠商名稱:Microsoft 微軟 廠商網址: 廠商電話:0800-008-833 市場行情:63,888元
-
Sharkoon旋剛1337 RGB電競鼠墊、滑鼠的絕佳伸展舞台
目前的電腦大概都跟「電競」這兩個字要掛上邊似乎才有賣點,綜觀一下桌面上的PC各部件,螢幕不只高解析、連邊框/底座都要發個光,鍵盤不用說早就發光了、滑鼠也是,耳機也不放過,整組機箱當然也是側透/外邊條/內置風扇等,通通發光,裡頭的零組件也都一起發光,主機板、顯示卡、風扇、水冷,看來看去就剩下滑鼠墊還沒淪陷,錯,是還沒跟著一起全面淪陷XD~ 既然發光是趨勢,那各廠商跟進推出各家版本就不令人意外了,有別於初期的硬板設計,新一波的風格改打軟材質設計,這款由旋剛推出的1337 RGB電競鼠墊,就是這樣的產品,我們也跟風一下,來開個箱吧! 從本體上可以看到整個尺寸大小屬於中型鼠墊的規格,以359 x 279mm的長寬來說,差不多就是4:3的模式,在上頭使用滑鼠的空間性還蠻OK的,不想放橫的也可以擺成直式的,這個可以依玩家的喜好調整。 比較顯眼的部分大概就是左上角的黑色控制器,由於有支援RGB彩色發光功能,所以也多了連接電腦的USB接頭,控制器的高度9mm,底部貼合鼠墊的部分倒是蠻平的,從打印的標示上面就可以看到這可是MIT的產品。控制器的部分則是提供了單鍵按鈕以及順線功能,單鍵按鈕可以開關RGB功能,透過按鈕可以變換燈光模式與顏色,一共提供了4種的模式(按2下):恆亮、呼吸、色彩循環(全區變色)以及關閉,燈光顏色也可以透過這個按鈕切換(按1下),一共有7種顏色,另外只要按住按鈕還可以調整燈效的亮度,果然是方便的單鍵控制啊。 控制器還具備了滑鼠順線的功能,按鈕旁邊的這個特別設計,可以讓滑鼠的線乖乖的不會亂跑,對玩家在使用上比較不會產生卡到其他桌上周邊物的狀況,玩家可以依照自己的使用習慣來設定要預留多少長度,算是廠商端的貼心小設計。 雖然說產品本身是多了RGB發光的特點,但是滑鼠墊該具備的本質還是要有,材質上還是採用了軟式設計,正面表層採用的是編織纖維,除了具有高耐用性特色外,在上頭使用滑鼠的感覺相當不錯,側邊可以看到有針織邊框,裡頭當然就包覆著發光的導光條囉,而翻到底部可以看到採用了防滑橡膠底層,穩定性不錯。實際使用的手感極佳,看來不光是提供有RGB的話題特色,本身的品質與用料上還是十分注重,Sharkoon在這部分還是有其一定的品質與水準要求。 這裡有個小地方可是只有玩家才知道的,光看型號標示「1337」不知道會不會覺得納悶,其實1337指的是leet(Leet),用的是駭客語言表示,而Leet原為英文中的elite一字,後轉變成eleet、再變成leet,原文的elite字面意思則是指精英,看來Sharkoon可是暗示大家這款產品不只是精品,也只有精英才知道崮中涵意。 無論如何,對玩家來說,滑鼠墊的基本特質不能失去,這部分在這款1337 RGB電競滑鼠墊上頭是可以找到的,再搭配上額外的RGB作為輔助或湊齊整體電腦的RGB呼應,那又是另外的特點了,就看玩家有沒有這方面的需求,如果想挑一片可以對應RGB滑鼠、RGB鍵盤的滑鼠墊,那這款1337 RGB鼠墊倒是不錯選擇,具備高耐用性的編織纖維材質布料與防滑橡膠底層的設計,搭配上7色燈光顏色與4種模式燈效,亮不亮都可以自由控制,恆擺/直放都隨玩家喜好,滿足視覺與使用手感,還不快點幫滑鼠換個伸展舞台! 表面材質:編織纖維 可調節發光功能:有 防滑橡膠底層:有 耐用針織邊框:有 高度:3 mm 重量:225 g 尺寸(長 x 寬 x 高):359 x 279 x 3 mm 包裝內含物件:1337 RGB電競鼠墊本體、使用說明 建議售價:NT$ 990 #影片=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f2fdKX54RnM&feature=youtu.be
-
二代Ryzen旋風即將揭起,AMD Ryzen 7 2700X、Ryzen 5 2600X開箱
AMD去年推出一系列Ryzen處理器暨平台,產品群涵蓋主流/旗艦桌機、行動等市場,尤其Ryzen 7/5/3系列桌上型產品可說是大獲成功,著實讓Intel感到不可輕忽的競爭壓力。時隔一年,除了稍早前已經正式上市的Ryzen APU(首批Ryzen世代架構的APU),AMD也準備好要推出第二代桌上型Ryzen產品(Ryzen Desktop 2000)。解禁時間訂在台灣時間4月19日晚間9點,而此刻可以正式公開二代Ryzen的面貌,跟著我們一起來瞧瞧吧! 如同前幾波新品的送測做法,AMD也特地在包裝部分下了點功夫,處理器與構成平台的測試附屬品分,都特別設計了包裝盒。由於第二代Ryzen處理器不再依系列分批推出,因此AMD同時提供了Ryzen 7 2700X與Ryzen 5 2600X,等到正式上市開賣之日,亦能買到Ryzen 7 2700和Ryzen 5 2600兩款樣子。此外,先前處理器型號後綴X的款式並未包含散熱器,AMD這回將之列為標準配件,省得非超頻玩家採購裝機不便。 AMD一併新推出X470晶片組取代既有的X370,但是二代Ryzen處理器腳位並未變更(AM4),先前的X370、B350等晶片組主機板,更新BIOS也能夠支援新處理器。AMD同時提供多項配件協助建構測試環境,我們取得ASRock X470 Taichi Ultimate和MSI X470 Gaming M7 AC兩款主機板,以及G.Skill Sniper X記憶體模組,還有Antec High Current Gamer系列電源供器應。 當然了,我們實際取得的主機板並不只這些,Asus在更早之前已送來了ROG Crosshair VII Hero(Wi-Fi)與ROG Strix X470-F Gaming,沒少掉的還有GIGABYTE X470 Aorus Gaming 7 WiFi。另外早在3月底,其實AMD已經預先舉辦了場產品說明會,只是產品細節與性能測試等部分,都得等到正式解禁時才能介紹之。
-
物超所值的繪圖板,Wacom Intuos Comfort Small藍牙版開箱實測
說到數位繪圖板大部分的人第一時間都是想到Wacom,相信繪圖界朋友的「第一把武器」也都是他們家產品,就連不會畫圖的筆者也聽過Wacom繪圖板。Wacom身為技術與市場的領導者,迄今依然在這條路上努力耕耘,而目前已經持續發展Intuos系列產品超過15年。本次筆者與我們家身為Wacom粉絲的美編合作,要來開箱評測Intuos系列2018年全新升級版本─Intuos Comfort Small藍牙版(粉),同時我們美編也會用本產品畫圖與讀者們分享哦! Intuos系列產品的外盒一向很有特色,往往帶上一張搶眼的手繪風圖片,而外裝也印刷了本產品最具有「賣點」之一的資訊,購買後可以下載兩款(三選二)專門的繪圖創作或是照片編輯軟體,其總價值高達160美元,包括用於設計和插圖的Corel Painter Essentials 6、用於連環畫和漫畫創作的Clip Studio Paint Pro,以及用於照片編輯的Corel AfterShot 3。 本次商借的顏色是莓果粉,實際拿到覺得此粉色雖偏冷調,但整體非常輕柔可愛,繪圖區還帶有粉色小點能夠方便使用者繪圖,黑色與粉色的交疊應該會很吸引女性使用者,像是我們家美編就被「一擊斃殺」。除了提供粉色的選擇以外,還有推出開心果綠及經典黑色。 開箱第一眼除了外觀以外,接著注意到的是繪圖板本體真的相當輕薄,即使是最厚的地方也僅有8.3mm!新一代Intuos數位繪圖板重量較前一代更輕,Small款僅僅只有250公克,拿起來的感覺也只比智慧型手機再重一點點而已,而且尺寸僅200 x 160 x 8.8mm,如此簡潔的設計所佔據桌面空間也更少。 新款Intuos數位繪圖板所附的數位筆具備高達4096階壓力感應級數,並採用免電池的EMR電磁感應技術,讓數位筆變得更加輕盈舒適,筆身前端使用了橡膠漆的材質,還搭配了最佳化人體工學設計,筆握持觸感更加柔軟舒適,而消耗性的筆尖附了三組於筆管中(內含筆尖移除器),筆身上也設有了兩組慣有的快捷鍵。 繪圖板上方設置了五組按鍵,除了電源開關鍵之外,還有四個能夠客製化的ExpressKeys快捷鍵,像是繪圖作業時常使用到的還原功能,也預設在快捷鍵之中。根據愛畫圖的PCDIY!美編表示,這是一個相當實用的功能鍵,經常會用到它。而當你需要放下筆稍作休息時,這個區域也能夠作為筆盤,放置你的數位筆。 開箱完畢美編迫不及待的拿去使用,並針對產品加以想像,繪製了產品的擬人作畫。一下筆美編就相當驚呼,這支筆不僅握感很舒適,而且筆觸與以往產品相當不同,美編表示這支筆筆觸摩擦力是比較大的,能夠帶有一般書寫的感受,就像是筆在紙上的觸感,具體來說,更像是「鉛筆」的。 而像是「鉛筆」這項特色也非常適合入門的電腦繪圖創作者,因為以往電繪板的筆觸都是比較「滑」順、相對堅硬而沒有彈性,與平常在紙筆之間畫圖的感覺完全不同,這也是創作者們剛進入電腦繪圖世界會碰到的第一個障礙;而本款產品所附的數位筆,讓入門者也能夠輕鬆上手。 PCDIY!的美編「喝涼A」特別想強調關於隨機附贈的創作軟體Clip Studio Paint Pro,這是一款主流的繪圖軟體,內建了各種圖庫,對於插畫與漫畫是特別方便的。在三選二的軟體之中,肯定是必選的! 再來就是感壓的部分,一支好用的感壓筆讓你能夠收放自如、線條的粗細變化都能夠輕鬆掌控;而Intuos繪圖板搭配的Wacom數位筆具備了4096階壓力感應級數,美編表示:「手感真的很細緻,精準度和控制力都能夠輕鬆掌握,搭配帶有摩擦力的筆觸,可以畫出很多精細的圖。」 先前的無線連接都是採用RF 2.4技術(不是藍牙),需要額外連接一個USB dongle,使用上比較不方便。直到2017年Wacom推出的Intuos Pro版本之後,才開始用藍牙,由於藍牙4.2連線已經很穩定,因此這次的藍牙版本可以離開桌面進行繪圖,PCDIY!美編說Wacom繪圖板的藍牙版本,使用起來也非常穩定俐落,沒有延遲的感覺。不僅如此,充滿電以後也可以使用很久,高達將近15小時,甚至常常忘了這繪圖板需要插電這件事。 作為Wacom的入門款數位繪圖板,隨機提供「必選」的主流創作軟體Clip Studio Paint Pro,光是此軟體就相當於新台幣1,510元,咱們美編大力推薦,三選二其中之一一定要選擇它!另外還可以從專業的設計和插圖軟體Corel Painter Essentials 6,及專門用來編輯照片的Corel AfterShot 3中再選擇一組,光是軟體部分就價值新台幣3,000多元,而繪圖板整組售價僅新台幣$3,590元,是不是相當超值呢! 整體而言,這是一款非常適合剛踏入繪圖圈,喜愛創作漫畫、插畫的創作者,尤其是學生族群;價格雖然處於入門帶,但在使用體驗上與卻是非常好的,所謂「高貴不貴」指的就是這樣的產品吧。 款式/顏色: Intuos Comfort Small藍牙款/莓果粉 型號:CTL-4100WL/P0-CX 實體尺寸/重量:200 160 * 8.8 mm / 250 g 工作範圍尺寸:152 * 95 mm 4K Wacom 數位筆:感壓式無需使用電池。筆內設有筆尖收納格,筆末端則有筆尖拔除工具。筆側2個可客制的快捷鍵,4096階的感壓技術(榮獲專利的電磁感應技術) 可下載的軟體兩款軟體二選一:插畫Corel Painter Essentials 6、照片編輯Corel Aftershot 3、漫畫與畫冊CLIP STUDIO PAINT PRO 藍牙:Bluetooth Classic 電池:鋰電池 連續運作時間:至少15小時 充電時間:3.5小時 連接:USB-A、防盜繩孔、Bluetooth Classic ExpressKeys快捷鍵:4個 保固:台灣地區保固一年 建議售價:新台幣3,590元 廠商名稱:Wacom台灣和冠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電話:0800-500-128 廠商網址:
-
鋁製框架給你輕盈體驗,Razer Electra V2電競耳麥
近年電子競技興起,帶動了「電競經濟學」,各家廠商紛紛投入生產電腦周邊硬體設備,而Razer在外型與功能上都相當符合玩家需求,因此在玩家之間有相當高的人氣。由舊款雷霆齒鯨改款而來的新產品Electra V2,這是一支入門型的電競耳麥,沒有太浮誇的燈光特效、外觀也中規中矩,純粹想帶給使用者良好的音效體驗。 Electra V2頭戴是以一體成形鋁製框架搭配懸吊頭墊構成,與一代相比在外觀上有了不小的改變,加入了輕量化的設計,整個耳機重量僅有278公克。頭墊及耳墊部分皆以柔軟且厚實的人造皮革打造,再加上鋁製懸浮式框架輕量化設計,頭墊之於頭部的貼合度極高,整體上對於頭部的壓力很小、相當輕盈舒適,即使長時間配戴也不會有什麼負擔。 Electra V2採用40mm釹質磁鐵驅動單體,頻率響應範圍20Hz至20000Hz、阻抗為32Ω、最大的輸出功率可以達到50mW、靈敏度則是115dB;並採用3.5mm混合式音訊插頭,因此不僅能夠在電腦上使用,同時也可用於PS4、XBOX等裝置,隨機還附上一條3.5mm一分二轉接線,讓沒有混合式音訊插孔的電腦也能夠使用,但也由於是3.5mm接頭,因此無燈光設計。 現今許多玩家們打遊戲時都會開語音溝通,讓遊戲的進行能夠更有效率, Electra V2也包含能夠拆卸的軟管式麥克風,玩家可以隨意調整喜好的角度,而收音模式是單向性,僅僅拾取麥克風前方的聲音為主,因此不會收到太多來自各方向的聲音,對於遊戲中語音溝通能夠達到更清晰的效果。另外,Electra V2在左側耳罩外殼後方設計了麥克風開關鍵,當玩家遇到臨時需要靜音的時刻也能夠快速切換。 產品型號:Razer Electra V2電競耳麥 顏色:黑、綠 驅動單體:40mm可微調自訂釹磁鐵 頻率範圍:20-20,000Hz 靈敏度:115±3dB 阻抗:32±15%Ω 麥克風尺寸:4.0x5.0mm 麥克風靈敏度:-41±3dB @4kHz 麥克風頻率範圍:100-10,000kHz 麥克風收音模式:單向性 電線長度:不可拆式耳機線1.3m 輸入插頭:3.5mm混合音訊插頭 配件:說明書、信仰貼紙以及1組可拆卸式吊桿麥克風 耳罩材質:柔軟人造皮革 重量:278g(單只有耳機的重量) 保固:一年 建議售價:新台幣1,990元 廠商名稱:Razer 廠商電話:02-2341-1038 廠商官網:
-
一定要收藏的美術集,10週年《戰場女武神4》紀念包開箱試玩!
SEGA旗下《戰場女武神》(Valkyria Chronicles)系列遊戲邁入第10個年頭,這在2008年第一次於Sony PlayStation 3(PS3)上發售的戰略RPG遊戲,途中經過「動畫化」與「漫畫化」洗禮,於今年(2018)3月21日推出全新續作《戰場女武神4》,適逢10週年更推出紀念包! 小W編有幸參與後,對於各家遊戲廠商於2017年下半年度及2018年上半年度,新遊戲預計上市日期有了初步認知,經過《人中之龍 極2》與《人中北斗》話題之後,接下來就是《戰場女武神4》的主場囉! 這次小W編收到的《戰場女武神4》10週年紀念包,內容物包含《戰場女武神4》中文版遊戲光碟版、10週年紀念原聲帶、10週年紀念美術畫集、「與第7小隊的共同戰線」追加劇情DLC商品碼。原聲帶包含過去10年作品的嚴選配樂集;美術畫集更是涵蓋過去與現在的4部作品,B5尺寸共計72頁。追加劇情則是初代《戰場女武神》主人公隸屬部隊的追加劇情,這紀念包的內容物真的相當豐富!(預購沒搶到就賣完囉,幫QQ) 遊戲發生在獨立世界觀的征曆1935年,「東歐洲帝國聯合」(帝國)與「大西洋聯邦組織」(聯邦)爆發「第二次歐洲大戰」,將戰火延燒至整個歐洲大陸,玩家們就是扮演夾在正中間的緩衝國「加利亞公國」的義勇軍,為了守護自己的家鄉以及重要資源拉古耐特礦而戰。 進入遊戲就看見最熟悉的風格畫面,製作小組使用「Canvas」繪圖引擎所打造的水彩風格畫面,雖然從PlayStation 3跨入PlayStation 4世代,硬體已經更進一步的強化,但是這樣溫馨且柔和的畫風還是有被保留下來。 遊戲當中採用系列作一貫的戰鬥系統,製作小組稱之為「BLiTZ」(Battle of Live Tactical Zone systems)是融合戰略以及回合制的方式,輪流操作「指令模式」與「行動模式」,玩法幾乎與初代相同,不過這次移動至敵人的攻擊範圍之後,若是不趕快進行行動的話,會一直被當成活靶攻擊!在遊戲當中也有相當多的兵種可以操控,有偵查兵、突擊兵、對戰車兵、支援兵、狙擊兵以及這次全新推出的擲彈兵;當然除了步兵能夠選擇之外,也能夠操控戰車對決敵方的戰車,就看玩家們打算使用什麼戰略! 簡單提一下試玩的心得,這次在繪畫風格上維持著「正統續作」的風格,而戰鬥系統也還是採用「BLiTZ」這特殊遊玩方式,若是第一次接觸這類型類型遊戲的玩家,可能就要花一些時間適應。不過在水彩畫風、特殊戰鬥系統、角色扮演等要素的融合之下,玩家們在宛印象派畫布、若壯麗詩篇般戰鬥中,用智慧勾勒屬於自己的冒險詩畫。 (一) (二) (三) (四) (五) 廠商名稱:SEGA 廠商地址: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40號5樓SEGA 廠商官網:
-
《魔龍寶冠Pro》動手玩,重製版4K畫質呈現更美麗!
2013年7月,Sony在PlayStation 3(PS3)與PlayStation Vita(PS Vita)平台上,推出一款由Atlus製作的遊戲《魔龍寶冠》,這是《奧丁領域》、《朧村正》團隊Vanillaware擔綱製作的2D動作RPG,在當時首度以高解析度方式呈現拿手的纖細、細膩2D手繪風格。時至今日,2018年初針對PlayStation 4 Pro(PS4 Pro)平台,推出重製版本《魔龍寶冠Pro》! 《魔龍寶冠Pro》是一款有劍、盜賊、戰士、魔法以及魔龍出現,具備超高奇幻風格架空世界的動作RPG;玩家們將要化身為冒險者,集結夥伴、組成隊伍,挑戰魔物巢穴與令人畏懼的迷宮。玩家腳色們有「戰士」(ファイター)、「亞馬遜」(アマゾン)、「精靈」(エルフ)、「矮人」(ドワーフ)、「女巫」(ソーサレス)以及「巫師」(ウィザード)共計六種職業可供選擇,各具特色。 而作為一款具備成長要素的動作RPG遊戲,當然能夠收集各式各樣的武器道具,也能夠支援4人合作遊玩,竟然有分數機制,這樣的設定就跟小時候打「街機」會出現帶狀卷軸類遊戲一樣。那麼話不多說,來看遊戲吧! 看完遊戲基本介紹後,我們就從遊戲畫面當中去感受那極具復古情懷,卻又不失絕美手繪畫風的《魔龍寶冠Pro》吧! 雖然這款遊戲採用的是傳統2D方式橫向卷軸框架,就像《魂斗羅》、《越南大戰》、《音速小子》或是《超級瑪利歐》,經典遊戲所使用的玩法也能套用於此款遊戲;而這次重製的《魔龍寶冠Pro》也保留了經典,更增加了4K解析度支援,這讓遊戲畫面的表現更好,連遊戲配樂都請交響樂重新進行製作。經過體驗,小W編深深沉醉在奇幻的畫風之中,想體會復古味與畫質的全新感受嗎?買起來玩就對了! 廠商名稱:SEGA 廠商地址: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一段40號5樓SEGA 廠商官網:
-
Inte H370晶片組登場:ASRock H370 Performance開箱
ASRock這款H370 Performance同樣從舊產品修改而來,其前身算是Fatal1ty H270 Performance,這代的規格配置頗為面面俱到。其視覺設計經過一些調整,I/O背板遮罩、電源迴路與晶片組散熱片、印刷電路板裝飾、記憶體插槽等,除了樣式更動也不再使用紅色點綴。另一方面,處理器供電迴路也做了提升,由先前數位8相擴增至10相。 磁碟I/O配置大抵上依舊,2組命名為Ultra M.2的插槽,都支援SATA 6Gb/s與PCIe 3.0 x4 NVMe介面裝置,其中M.2_1支援模組長度擴增為Type 22110,惟都沒有附加散熱應變方案。此外第2支PCIe x16插槽,也能安裝PCIe 3.0 x4固態硬碟,惟這麼使用會關閉最後2支PCIe x1插槽。而M.2_3(Type 2230)新增支援CNVio介面,可以選購Intel輔助RF模組,構成完整的無線網路功能。 前代產品並未堆砌USB 3.1 Gen 2控制器,現在由H370負責供應,I/O背板上的連接埠配置為Type C/A各1組。可用的USB 3.0/2.0則是各有2組,但內接擴充僅這2種可用(各2組),並未提供USB 3.1 Gen 2前置擴充埠。另外在顯示輸出將DVI換成D-Sub,或許是基於使用者需求考量,但仍然有DisplayPort 1.2可以輸出4K @ 60Hz規格訊號。 音效迴路採用Realtek型號ALC1220編解碼器,可看出Nichicon音響電容排列稍微不同,意味線路設計布局經過調整。其餘標示設計與用料相仿,附加TI型號NE5532運算放大器,並整合Creative Sound Blaster Cinema 3音效軟體套件。乙太網路方面大同小異,採用Intel型號I-219V控制器,另外I/O背板上預留了天線鎖孔,方便使用者安裝無線網路卡使用之。 主機板上總計有4組風扇插座,其中1組能支援水泵運用,其餘擴充插座包含TPM模組、Thunderbolt介面卡等,而3組RGB燈/燈條插座也比先前來得多。總和而言,H370 Performance各面向配置頗為均衡,再加上無線網路輔助模組就能算是大全配了。 廠商名稱: 華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:
-
Inte H370晶片組登場:MSI H370 Gaming Pro Carbon開箱
H370 Gaming Pro Carbon 在MSI 自家H370產品群裡,大約會是定位與價格最高的產品,其前輩為H270 Gaming Pro Carbon。雖然兩代產品的外觀看似雷同,H370 Gaming Pro Carbon 是有做了些最佳化調整,視覺也包含在內。例如I/O 背板上方的遮罩取消,處理器電源迴路與晶片組端,新式散熱片看來更有質感,印刷電路板也多了線條裝飾。 磁碟介面配置方面, 第1 組M.2 導入M.2 Shield 散熱強化設計, 第2 組拿掉了M.2 Steel Armor強化插槽設計。這2組M.2皆可支援PCIe 3.0 x4,只是得留意第2 組如此使用時,第2 支PCIe x16插槽會關閉之。而先前SATA3/4 採用垂直插槽,這代全改為90 度形式,其餘差異還有匯流排介面插槽,PCIe x16 配置與通道配置相仿,但是取消2支PCI 全改為PCIe x1。 I/O 背板配置也有些更動, 取消DVI 換上DisplayPort,彌補HDMI 無法支援4K @ 60Hz 訊號輸出的缺憾。其他部分並未異動,只差在USB 3.1Gen 2 不再依賴第三方控制器,直接改由H370 晶片組負責,而USB 3.1 Gen 1 部分有4 組可以運用。至於內接擴充部分,USB 3.1 Gen 2/1 各有1 組相對應規格擴充埠,配置位置都算是得當。 內建音效植基於Audio Boost 4 設計手法,採用Realtek 型號ALC1220 晶片,搭配遮罩、隔離線路、Nippon Chemi-Con 電容、Ti 型號OP1652 運算放大器,無論設計與附加功能看來依舊滿滿。乙太網路採用Intel 自家I219-V 晶片,提供主流Gigabit 主流傳輸速率,這點說來毫不意外。MSI同樣並未附加Wi-Fi 模組,沒能讓H370 新賣點發揮出來,也是稍微可惜之處。 除了碳纖維視覺設計,還有Mystic Light 燈光同步功能,為玩家帶來更多視覺上的體驗。如果覺得內建燈光還不夠玩,那麼可以選購相容的周邊裝置,透過燈條插座來打造閃亮的組合。 廠商名稱: 微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:
-
Inte H370晶片組登場:GIGABYTE H370 Aorus Gaming 3 WiFi開箱
H370 Aorus Gaming 3 WiFi 定位也是比較高,除了內建炫目的RGB Fusion 燈光效果,還具有可更換式時尚雷雕導光飾板設計。此外又整合IEEE 802.11ac 無線網路,相對而言適合預算充足,或說搭配Core i7/i5 處理器裝機使用。其處理器供電迴路標榜採用8+2 相設計,裝配具有一定份量的散熱片,H370 晶片組部位還加上了Aorus 發光標誌,整體視覺豪華度堪比Z370 兄弟製品。 各項功能配置皆植基於H370 晶片組,總計有2 組M.2 得以運用,而且都結合Ultra Durable M.2 Armor 強化插槽設計。M.2_1 最高能支援Type 22110、PCIe 3.0 x4 規格模組,同時配備一定厚實度的散熱片,M.2_2 相容長度縮減成Type 2280,支援PCIe 3.0 x2 或SATA( 和SATA_1 連動) 模組。如果打算裝配介面卡式固態硬碟,能選用第二支PCIe x16 插槽(x4 通道),其他配置還有3 組PCIe 3.0 x1,一樣是由H370 供應通道。 I/O 背板拉出2 組USB 3.1 Gen 2 連接埠,USB Type-A/C 各有1 組,USB 3.1 Gen 1 除了背板上2 組,其餘由內接擴充埠提供。實際設置2 組為19pin 擴充埠,另1 組採用USB 3.1 Gen 2 形式擴充埠,位在記憶體模組插槽與晶片組之間。值得一提的小配置如THB_C 與TPM 插槽,能夠分別裝上Thunderbolt 3 擴充卡和TPM 模組,此外總計有4組燈條插座。而在系統散熱性部分,總計有5 組風扇插座,其中SYS_FAN3_PUMP 支援水冷幫浦。 網路皆採用Intel 設計方案,包含Gigabit 速率的I-219V 乙太網路控制器,以及Wireless-AC 9560NGW(802.11ac、2x2、Bluetooth 5)無線網路模組,後者得自行裝上輔助模組與其天線配件。而其音效設計也相當有誠意,選用Realtek 型號ALC1220 晶片,搭配Nichicon 與WIMA 兩大廠的電容器等用料構成。 總和而言,H370 Aorus Gaming 3 WiFi 猶如Z370 Aorus Gaming 3 的升級強化版本,由於預設提供無線網路卡模組,不失為H370 高價格帶產品首選。 廠商名稱: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廠商網址:
最多人點閱
-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,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!
- Seagate IRONWOLF 10TB機械硬碟實測開箱,氦氣填充那嘶狼守護者NAS HDD
-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,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!
- PLEXTOR S2C 512GB實測開箱,超值型固態硬碟中的優質好貨!
- 洋垃圾神器,Xeon E5-2670實測開箱大作戰!
- MSI CORE FROZR L CPU散熱器實測開箱,微星電競產品再添新兵
-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,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!
- ASUS ROG STRIX-GTX1080-O8G-GAMING開箱實測,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!
-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,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!
-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,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!
- 微星MSI Aegis X-026TW快打旋風V同梱版實測開箱,VR電競桌機的頂尖之作!
- PHILIPS 276E8VJSB/96顯示器實機開箱, 史上最超值27吋4K級IPS面板極細窄邊框螢幕!